随着“四普”去旅游之鄞州行尊龙体育网
鄞州具有丰厚的宋骈文化底蕴,素为文化友好邻邦,东谈主文蔚集之地,学风郁勃,英才辈出。2013年,鄞州被授予“中国书道之乡”。让咱们随着“四普”的脚步,寻访藏于古寺中的历代名家碑刻、南宋状元张孝祥的状元策、诗、字“三绝”、一代书坛行家沙孟海的东谈主生痕迹、电刻群众朱复戡的书迹遗存……感受鄞州手脚“中国书道之乡”的文化积淀,体验中国书道艺术之好意思。
01.阿育王寺——《阿育王寺常住田碑》《宸奎阁碑铭》
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部的阿育王寺,是我国现有独逐一座以阿育王定名的千年庙宇。寺内因供奉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蜚声海表里。寺中储藏有历代繁密名家碑刻,在书道史上最为知名的要数《阿育王寺常住田碑》和《宸奎阁碑铭》。
《阿育王寺常住田碑》嵌于阿育王寺舍利殿前庭东墙左首,是宁波境内现有未几的唐碑,立于唐大和七年(833年)十二月。2023年,列入国度文物局公布的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》。此碑外框石檐上自右向左刻有隶书“阿育王寺常住田碑”八字,碑文记录了阿育王寺的来历及寺产田亩情况。背后刻宋东谈见地九成《妙喜泉铭》,宗杲作偈,刻于宋绍兴二十七年(1157年)。
《宸奎阁碑铭》,全称《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铭》,碑文由北宋大文体群众、大书道家苏轼撰写并亲书,并平直参与了碑刻面孔的缱绻。碑文记叙了北宋高僧怀琏禅师名震京城的住事、归老阿育王寺兴修宸奎阁的缘由,以及抒发了对仁宗天子的赞颂。《宸奎阁碑铭》在书道史、文体史、释教史、海上丝绸之路交游史等限度,都有着紧迫的历史地位。
02.天童寺
——《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》
古天童为天童寺义兴鼻祖开山之处,宋代辟为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的塔院,竖有敕赐妙光塔铭碑一通,又称妙光塔院、东谷庵。《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》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(1159年)七月,千百年来不曾移位,保存基本圆善。碑铭笔墨记叙了宏智正觉禅师的生平功绩,禅法传承,中兴好事,及与其时临济宗圆悟克勤禅师、大慧宗杲禅师的交游史实,有较高的史料价值;其撰文周葵、篆额者贺允中都曾任参政知县,特等是书碑者为南宋状元张孝祥,他的状元策、诗、字,被称为“三绝”。宋高宗见其手迹,赞曰:“张孝祥词章俱好意思,必将名世。”而刻制此碑的又是宁波南宋本领碑名家陈奇、陈曦。因此,此碑有“四绝碑”之称,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。
03.天童丛林公园——飞来峰摩崖石刻.悟心洞南宋摩崖石刻
飞来峰位于鄞州区天童林场丛林公园内,高约3丈1尺,因不知其怎么而来而得名,是太白山紧迫景点之一,历来为文东谈主骚客所嗜好,纷繁在山岩上题字迷恋,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。飞来峰摩崖石刻于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文保单元。
其中有民国本领海派知名字画家王一亭(1867年-1938年)所题诗作:“太白山前万株松,亭亭雅有古东谈主风。飞来那边点头石,不悟禅机心自空……”王一亭,名震,号白龙山东谈主,浙江吴兴东谈主,为近代上海知名居士,善画释教题材东谈主物、走兽。
飞来峰顶“如意”摩崖题刻之下还有知名爱国将领李根源(1879年-1965年)题字:“民国十九年,来礼天童……”李根源是中国同盟会首批成员,创办《云南》,宣传鼎新想想。探求了辛亥云南举义,成为滇军名将。新中国设置后,曾任西南军政委会员委员、世界政协委员等职。
悟心洞穴位于鄞州区东吴镇天童丛林公园的山腰处,洞穴为原始酿成,南北清爽。其石壁上有三块南宋摩崖石刻,本色均为南宋东谈主的“到此一游”。相配繁重的是,三块摩崖均有编年,辨别为庆元丁巳(1197年)、嘉定庚午(1210年)和宝庆年间(1225年-1227年)。这三块摩崖已纳入“四普”新发现文物。
“四普”新发现
XINFAXIAN
04.沙氏故园——沙孟海故园
沙氏故园是沙氏五杰(沙孟海、沙文求、沙文汉、沙文威、沙季同)的故园,是一幢二进四开间的砖木结构房屋,主体坐北朝南,建筑面积约420平素米。前进原为平屋,因白蚁侵蚀如故废除改为天井,后进楼房是沙氏兄弟出身、居住、生计过的所在。2005年3月被浙江省东谈主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元。故园设有沙孟海及4位兄弟的生和煦用品,当今故园免费对外怒放。
沙孟海(1900年-1992年),原名文若,字孟海,号石荒、沙村、决明,鄞县沙村东谈主,师从吴昌硕。兼擅篆、行、草、楷诸书,所作榜书大字,雄健刚健,阵容磅礴。被合计是“二十世纪书坛巨擘”,曾任浙江好意思术学院西宾、西泠印社社长等。
05.沙氏五杰陵寝(沙孟海书学院)
东钱湖畔的沙氏五杰陵寝,安葬着沙孟海卓绝兄弟。最早入葬的是沙孟海先生,其坟场位于小山山顶,自南而北,顺次有知名将军、书道家张爱萍题写亭额的墨瀚亭;标识书学的石雕书本、砚台;知名书道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方柱形墓碑;嵌入着沙孟海常用印的五彩墙等构成。成为凭吊沙老的系念地。一旁的山下即是沙孟海书学院,收藏和终年展出有沙孟海捐献的一百多件沙老各本领书道宏构,是宣传和推崇沙老书学的紧迫场面。
06.钱氏宗祠——《灵通鄞大咸乡金山山谈捐钱碑》《灵通金山山谈记》
横溪镇金山村的钱氏宗祠是“三普”点,其祠堂内立有二块碑刻,其中一块《灵通鄞大咸乡金山山谈捐钱碑》刻于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是现有已知沙孟海书写年代最早的一块碑刻,为其23岁时手迹,具有极高的书道征询价值。其一旁的《灵通金山山谈记》不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是钱罕所书写。钱罕师从梅调鼎,为沙孟海敦朴,浙东书风代表东谈主物。其善写北碑,沙孟海曾称其“碑志笔墨,每石王人有特质,古今书道家殆无第二手。”
钱氏宗祠
钱氏宗祠二碑
07.大嵩桥劳动(“四普”新发现)
大嵩桥劳动位于瞻岐镇,当今原桥已不存,现有桥梁为后期新建,旧址仍保留部分桥栏及桥额,南侧桥基嵌入原大嵩桥额,上刻“大嵩桥”三字。据初步验证,该桥桥额为知名书道电刻家朱复戡所题写。这次新发现的大嵩桥桥额为其早年书迹。
朱复戡(1900-1989),字百行,鄞县梅墟(今梅墟街谈)东谈主,少负知名,吴昌硕称其为小畏友,一世悉力于金石字画,尤其擅长籀文和行草书。曾任中国画会常委、中国书道家协会名誉理事等。
【本文转载于媒体账号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fNvCz-4WIvkbLBXxz-iIkQ)尊龙体育网,仅代表作家不雅点,不手脚本账号态度。】